SICP心理丨2025-2026第一学期备课会
日期:2025-09-16 13:46:28  发布人:jcb  浏览量:0

公共基础学院开展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备课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相关要求,于2025年9月16日上午10点,在嘉定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备课会。学院院长李小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团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会议,会议由党委学工部(处)心理中心主任张笑笑主持。

 

 

会上,张笑笑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定位、课时与班级安排、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特别提醒中高班级与普通班级在课时和学分方面的差异。随后,系统梳理了涵盖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家庭关系、情绪管理、危机应对等15个教学主题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强调心理课堂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应遵循教材与教学大纲,结合课程的特殊性与专业性,全面关注学生心理状态,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支持。随后,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于澜就教学操作规范及教务系统使用注意事项作了具体说明,内容包括日常考勤管理、教学日志填报、期末成绩录入等环节的操作流程与时间节点。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积极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围绕授课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展开深入研讨。通过交流,教师团队进一步增进了理解与协作,也为课程优化与教学创新提供了有益思路。

最后,李小玲在总结中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心理育人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中的核心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心理保障。

本次备课会是积极落实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重要举措,致力于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与会教师通过深入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导向和实操路径,有效提升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心理辅导等方面能力,为新学期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扎实保障。

核发: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